临沂学校大全临沂大学大全临沂大学文学院

临沂大学文学院

  • 地址:
  • 电话:
  • 邮编:276000
  • 网址:
点击查看“临沂大学文学院”地图完整版
学校简介

概况

临沂大学文学院创建于1958年,现有汉语言文学、历史学、文化产业管理、编辑出版学4个本科专业,有语文教育、历史教育、文秘、文化事业管理、出版与印刷5个专科专业;全日制在校学生1600名。教职工82人,其中,教授13人,副教授29人,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,博士及博士后16人;曾宪梓教育基金会全国优秀教师3人,省级教学名师1人,省级优秀教师1人,市级优秀教师5人;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。

专业学科

文学院重视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,建有山东省品牌专业1个(汉语言文学),校级特色专业1个(历史学);山东省重点学科1个(辞书学)、山东省重点研究基地2个(红色文化产业开发研究基地、沂蒙文学研究基地)。校级重点学科4个(中国古代文学、专门史、汉语言文字学、文艺学),设有应用写作研究所、沂蒙文化研究所、山东革命根据地研究中心、孙子兵法研究所、临沂方言与民俗文化研究所、王羲之研究所、欧美研究所等学术研究机构8个。

学术研究

文学院历来重视学术研究。近三年,出版《康雍乾时期的文化政策和文学精神》、《延安文学体制的生成与嬗变》、《汉赋文化学》、《颜子家族的历史与文化》等专著51部,在《中国教育报》、《文史哲》、《世界历史》、《史学月刊》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 680余篇,其中CSSCI论文85篇,一般核心期刊210篇。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个(《英国食品安全立法与监管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》、《红色文化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》);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3个(《奥尔罕?帕慕克小说研究》、《〈解放日报〉文艺版研究》、《革命策略与合作运动:革命动员视角下中共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研究》);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等省级研究课题15项(《边缘的自由——以梁实秋在国立青岛大学的活动为例》、《〈聊斋俚曲集〉语言研究》、《〈汉语大词典〉疏漏、失误和修订研究》、《晚清史诗:风雅诗学的近代转化》、《〈中华经典诵读〉创新课程研究》、《临沂方言与沂蒙文化研究》等)。获山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4项(《历史文本的传奇化与文学文本的历史化》、《大学应用写作》、《美国内战前的童工问题》、《康雍乾时期的文化政策和文学精神》),市厅级科研奖励30余项。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(《基于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建设与创新》、《写作教学改革创新实践与理论研究》),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。

课程建设

文学院重视创新课程和创新课堂建设,按照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办学理念,努力打造植入课程、学术创新课程、地方应用课程和外聘高级课程,形成了语言与文学、历史与文物、文化产业与事业、编辑与出版为主体的创新课程体系。建成省级精品课程2门(《中国古代文学》、《写作》);校级精品课程和特色课程16门(《中国古代文学》、《中国现代文学》、《语文教学论》、《古代汉语》、《现代汉语》、《教师口语》、《中国古代史》、《中国现代史》、《世界近代史》、《中国近代史》、《社交礼仪》、《名剧欣赏》、《语言学概论》、《应用写作》、《外国文学》、《中国古代小说史》)。开设《经典诵读》等人文素质开发类课程,得到国家教育部语用司领导的充分肯定,成为山东省“经典诵读”工作试点院校,多次在全国和省级“经典诵读”工作会议上进行典型发言。编纂出版的《经典诗文三百篇(大学版)》(高等教育出版社)成为全省高校“中华诵?经典诵读行动”的指定教材。

服务沂蒙

文学院坚持“为沂蒙服务”的办学宗旨,与临沂市史志办公室、临沂市党史委、临沂市残疾人联合会、临沂诗词学会、冠鲁集团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。承担《临沂年鉴(2010)》、《临沂市志(1994-2009)》、《沂蒙文史集萃》、《临沂籍在外地知名人士名录》、《沂蒙党史人物文学作品选》等编纂工作;承担《沂蒙史志》、《沂蒙诗词》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,为临沂市“文化强市”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。

学生工作

文学院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养成。建成校外学生教育实习基地30个。学生社团3个(燎原文学社、史苑社团、文管社团)。学生自办刊物1个(《燎原》)。学生在全国高等院校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、全国学生作文大赛等竞赛活动中获得一、二、三等奖和优胜奖等奖项 116项。学生的毕业论文《古典悲剧中的假定团圆现象》(2007)、《〈聊斋志异〉中的沂蒙风情》(2008)、《农村义务教育与童工现象》(2009)、《论越南抗美统一战争胜利的原因》(2010),连续四年获得山东省优秀学士论文奖,成为全省高校唯一连续四年获得此奖项的院系,展示了文学院的本科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。

文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,不断开拓进取,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。学生考研率在全省文科专业名列前茅,历史学专业考研率达到50%,高质量就业率稳步提升。毕业生素质能力高,绝大多数毕业生工作在文化教育工作第一线。援藏女作家马丽华(国家一级作家),第三届“山东高校毕业生十大成功创业者”李海鹏,全国语文教学名师郑晓龙,入选中共中央文明办“中国好人榜”和2008山东新闻网十大新闻人物的“孝星大使”刘秀祥,成为文学院学生的优秀代表。

相关评论

评论列表(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)

相关新闻